尊时凯龙
你的位置:尊时凯龙 > 新闻动态 >

康熙最狡诈的一个儿子,比老四还狠,比老八还奸,却被张廷玉识破

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2:00    点击次数:59

康熙朝九子夺嫡那会儿,紫禁城的夜比江湖还险,皇子们一个个笑脸底下藏着刀,今天你拉拢大臣,明天我给父皇递密折,谁都想往那个龙椅上凑。

可偏偏有个皇子,硬是把自己活成了“局外人”——康熙第三子胤祉,天天不是在府里召集文人编书,就是陪着父皇练字、赏画,嘴里说的全是诗词歌赋,活脱脱一个无心权力的读书人。

可谁都没料到,这副“不争”的皮囊底下,藏着的或许是最深的算计。他真的对皇位没兴趣?还是把“不争”当成了最阴的棋?

寒门出身的文人伪装术

胤祉是康熙第三子,论出身,他比不过太子胤礽——胤礽是赫舍里皇后所生,刚满周岁就被立为太子,背后有索尼家族撑腰;论军功,他比不过老十四胤禵,胤禵能跟着康熙出征准噶尔,在军中威望高,手下一堆武将拥护;论名声,他不如老四胤禛,胤禛办差利落,管户部、理藩院都有实绩,官员们都说他“冷面心热”,能扛事。这三样都占不上,硬挤到夺嫡圈子里就是当靶子。胤祉心里门儿清,干脆换了个路子,把自己彻底泡在书堆里。

展开剩余83%

他把王府西跨院改成了书房,天天召集翰林院编修、国子监博士来扎堆,今天校勘《佩文韵府》的韵部,明天讨论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的类目,连康熙都知道“老三府里比翰林院还热闹”。康熙练字,他就站旁边磨墨,说“父皇这字比米芾还苍劲,儿臣得把您写的《心经》刻成碑,让后世都学学”;康熙赏画,他就跟着点评,说“这《富春山居图》的皴法妙,儿臣府里有幅元代摹本,回头给父皇送来比对”。宫里人都说“三阿哥是个书呆子,除了书本子啥都不关心”,连康熙也常跟大臣夸“胤祉性行温良,学问扎实,是个能承继文脉的”。

构陷废太子的阴招

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那会儿,胤祉可没闲着。表面上他天天往康熙跟前跑,一会儿送安神汤,一会儿说“儿臣愿意去东宫劝劝弟弟”,活脱脱一个顾全大局的好哥哥。

转头又对着康熙哭,说“儿臣查访多日,实在痛心——太子府里竟私藏了几十杆长枪,侍卫们还说漏嘴,听太子抱怨父皇‘管得太宽’”。这话一说,等于直接给胤礽扣上了“谋逆”的帽子。

等康熙彻底定下废太子的心思,胤祉又跪在地上磕头痛哭,说“都是儿臣没尽到兄长责任,没早点发现弟弟糊涂”,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。

兄弟背后捅刀子

胤祉和老八胤禩走得近,府里办诗会总请老八来,两人坐一起论经史子集,喝茶时还笑着说“都是读书人,该互相帮衬”,外人看着亲如兄弟。可转头他就往康熙跟前递话,说听老八府里的人讲,老八私下跟谋士抱怨“户部差事太繁琐,四哥(胤禛)总盯着我,不像父皇疼弟弟”,又说“皇阿玛年纪大了,有些事该让儿子们多分担”。这些话掺着半真半假的抱怨,传到康熙耳朵里,老八“贤明”的名声里就多了层“急功近利”的影子。

见老四胤禛管户部时推行新政,又是查亏空又是火耗归公,得罪了不少官员和士绅,胤祉便在文人圈子里串闲话,说“老四办差太刚,不顾百姓死活,江南士绅都在骂他苛政”。他的门客把这些话写成匿名信,悄悄塞给京里的御史,没过几天,弹劾老四“处事严苛、失了民心”的折子就堆到了康熙案头。

借编书谋私利真相

胤祉借着编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的名义,天天给康熙递折子,今天说编书需要一大笔银子,得从内务府库银里挪,明天又说要调江南特供的“澄心堂纸”,说普通宣纸配不上父皇的学问。

可谁都没想到,他转头就把大半银子悄悄划给了门客,这些门客拿着钱在京郊买了百亩良田,又在城里置了几处宅院。库房里的稀有宣纸运到王府后,也没见用在书稿上,反而被他的谋士拿去讨好江南的文人雅士。

胤祉还暗中联络国子监的官员,今天请他们到府里品鉴古籍,明天又资助他们出版文集,想借着文人圈子的影响力,慢慢架空那些只懂打仗、管钱粮的兄弟。

张廷玉慧眼识破奸计

胤祉还在变着法子从宫里往外挪东西,直到康熙五十五年夏天,管着内务府的张廷玉在朝堂上翻了账本,当场就跟康熙奏报:“三阿哥编书的银子,上个月刚拨了五千两,加上前两次的拨款,库房登记的款项已经足够,可他府上又来要三千两修缮书楼”,又说“江南运来的澄心堂宣纸,入库时点数有两千张,按编书的用量算,至少还能剩一半,三阿哥却又奏请调五百张”。

康熙听了这话,眉头当时就皱起来了,当即让张廷玉带着侍卫去胤祉府里查账,这一查就查出了门道——胤祉府上的账册记着“采买文房四宝”,实际却给门客买了通州的二十亩水田,还有前门大街的三间铺面,都是用的内务府库银。

康熙气得摔了茶碗,虽说没直接降罪胤祉,可当天就收回了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的总纂差事,交给了翰林院,又把帮着胤祉管账的门客陈梦雷流放到了黑龙江。

胤祉吓得脸色发白,跪在地上连说自己“一时糊涂,辜负皇阿玛信任”,可再怎么装可怜,康熙看他的眼神也冷了,那句“文人雅士”的评价,到底是落了空。

经此一事,胤祉在康熙心里的分量彻底变了,那个“温良学者”的面具被撕开,露出了底下藏着的算计。

雍正继位清算旧敌

雍正登基后,他一直记恨胤祉当年给自己使的绊子,先是把胤祉打发到景陵给康熙守陵,后来又抓住胤祉“对皇考不敬”的由头,把他圈禁在了景山永安亭,从那以后,胤祉就再也没能走出那个院子,直到死都被关在里面。

心机深沉一场空

胤祉在景山的院子里待了十年,每天对着高墙枯坐,曾经召集文人编书的热闹府邸早就没了人烟,那些靠编书谋来的银子、用算计换的名声,终究没能让他靠近龙椅一步。

他以为“不争”能瞒天过海,却忘了假的真不了——揭发胤礽的狠、算计兄弟的阴、挪用库银的贪,桩桩件件都刻在那儿。

说到底,他输在太会算计,把所有人当棋子,最后把自己算进了死局。

这副“文人雅士”的皮囊,终究没能护住机关算尽的野心,伪善的博弈,到头来不过一场空。

发布于:陕西省



Powered by 尊时凯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